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,无论是在盗墓类影视剧,还是盗墓类小说和文学作品中,当盗墓贼开棺取宝时,都会在逝者的口中取出一件宝物。譬如军阀孙殿英盗挖慈禧陵墓时,就在其口中取出一个夜明珠。


慈禧生前曾经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,位高权重,口含的夜明珠下葬,也实属正常。不过在古代,为什么大多数逝者的嘴里,都含着一种东西呢?其实这是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,叫作“口含”或者“压舌”,也称作“玉琀”。


《春秋说题辞》中记载:“口实曰含,象生是食也。”口中含物,这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,源自于新石器时代,死者口中多以石块、贝壳、蚌壳等为含物。《谷梁传》记载:“贝玉曰含”,只有死者的口中含物为玉制品时,才会被称作玉琀。


口中含物不同,它的象征意义也大不相同,除了不让“死者空其口,取其珍贵相伴”之外,将贵重的玉器放入逝者口中,还有以巫通神的愿望。根据现在可考证的资料,玉琀的丧葬习俗,最早出现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


其中又以口含玉蝉最为普遍,因为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,玉蝉多为墓主人的生前的佩戴或者把玩之物,死后也必然作为随葬品。


在古代,如果说普通人的普通口含,只是一种丧葬习俗,那么贵族阶层的玉琀,则有两种寓意,其一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;其二则是口含质坚的玉器,希望达到保护遗体不腐的作用和寓意。


当然,无论以何物口含,皆来自于“缘生以事死,不忍死者空其口”的传统丧葬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