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。最早出自《礼记·祭义》曰:“众生必死,死必归土。”反应出古人对生命的理解,人死后会回归自然。而土葬是遗体回归自然最直接的方式。而其他靠近河流的部族,也会将遗体放在船上,随意漂流,这也是最早的水葬。不论是何种的殡葬方式,都反映了人和自然最根本的关系,人生于自然,回归于自然。


入土为安,是从土葬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情绪寄托,意思是死者得其所,生者方觉心安。家属会认为,只要逝者埋在一处固定的地方,他就会一直在那里,不曾离去。这种情感的寄托是常人不可解除的羁绊,直至几代之后,后辈的亲缘关系不再密切,或者是情感能接受的时候,为逝者骨灰选择海葬,也是情理之中。


其实不论土葬还是海葬,于逝者而言并无分别。这只是家属选择的一种能让自身安心的情感寄托方式。而中原也见过很多年迈的老人,在谈及身后事时,希望能够海葬,无牵无挂,不给后代添麻烦。而人这一生,归根结底,都是要回到自然中去,化万物而生,化万物归去。


所以我们不必纠结是土葬还是海葬,尊重逝者意愿,尊重自然规律。视家庭情况来选择逝者的下葬方式,葬不必厚礼不必繁,只要心意到了即可。白事无小事,事事需谨慎,中原会一如既往帮助家属来操办各种事宜,铺垫好逝者最后一程。